论贵粟疏作品原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02: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在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人民免于挨饿受冻,并非因为他们自身能直接耕种食物和制作衣物,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开辟财富之道。即使如尧、禹有九年水灾,汤王有七年旱灾,国家依然没有饿殍,这得益于充足的储备。如今,国家统一,人口众多,且未经历频繁的天灾,但粮食储备却不如古时,原因在于土地的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剩余的劳动力没有全部投入农业生产,游民也未完全回归农田。


贫困会导致社会问题滋生。贫困源于资源不足,不足又源于不从事农业,不从事农业的人不扎根乡土,容易流离失所,如同禽兽难以管制。即使有坚固的城墙和严酷的法律,也无法阻止这样的局面。人们对于衣物和食物的需求是基本的,一旦饥饿和寒冷侵袭,人的道德底线也会瓦解。因此,明君明白必须引导民众务农,减轻税赋,增加蓄积,充实粮仓,以应对水旱灾害,确保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民众就像水向低处流,追逐利益,所以即使非必需品如珠玉金银,因其稀缺性和便于携带,人们依然珍视。然而,真正的必需品如粟米布帛,虽不易保存且重负难背,但对民生至关重要。农民辛勤劳动,却时常面临水旱灾害和苛政,不得不低价出售,而商贾则借此机会囤积牟利,生活优渥。这种差距正是农业人口流失和商人兼并农民的根源。现行法律虽尊崇农夫,实际却使他们贫困,商人反而富贵。要扭转这种情况,国家需要调整,让农民因为种粮而得到尊重和实惠。


首要任务是让民众专心务农,其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的价值。通过以粟米作为赏罚工具,如募民纳粮以换取爵位或减免罪行。富人纳粮得爵,农民因此有钱,粮食流通增加。这样既可以减轻贫困者的负担,也能鼓励农业生产。国家的三个好处随之而来:君主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农民的赋税减少,农业积极性提高。通过赋予纳粮者爵位,即使是最小的奖励,也远超过单纯的军事奖励。粮食不仅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总的来说,陛下若能推行纳粮换爵的,对天下大有裨益。这不仅能保证边疆粮食充足,而且能适时减轻农民的赋税,甚至在灾年免除租税。这将带来深远的德政,激发民众的农业热情,保障社会安宁,丰收之年将带来全民的富饶与欢乐。


扩展资料

《论贵粟疏》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晁错。这篇文章观点精辟,分析透彻,逻辑谨严,文笔犀利,具有汪洋恣肆的气势和流畅浑厚的风格。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