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4:36
华支睾吸虫卵是华支睾吸虫生命周期中的一种重要产物,由雌虫产出。这些卵非常微小,且数量不多,是引发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的关键因素。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居在人体肝胆管内,其感染可追溯至1874年在加尔各答华侨肝脏内首次发现。在我国,早在西汉和战国时期的古尸中发现了虫卵,表明这种寄生虫病至少有2300年的历史。
成虫外形特征显著,身体狭长,前端尖细,后端稍钝,无棘。虫体通常长10至25毫米,宽3至5毫米。口吸盘大于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的五分之一处。消化道结构复杂,包括口、咽、食管以及分叉为两支的肠支。雄性生殖器官包括分支状的睾丸和位于前端的输精管。虫体没有阴茎和阴茎袋,卵巢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卵巢和受精囊之间有椭圆形的受精囊。虫体背面有一细长弯曲的营氏管,卵黄腺呈滤泡状,输卵管与卵模和梅氏腺相连。
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涉及多个宿主和发育阶段。成虫寄生在人体胆管,虫卵随胆汁排出,进入淡水螺体内孵化成毛蚴。在螺体内经历胞蚴、雷蚴和尾蚴阶段后,尾蚴进入淡水鱼类,发育为囊蚴。终宿主如食用含囊蚴的鱼会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脱囊后,通过各种途径如肝汁逆流或穿过肠壁进入肝胆管,大约在感染后1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的生命周期长度尚无确切数据,但一般认为可存活20至30年。
中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华肝蛭。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