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7:19
文翁,庐江舒地人,自幼好学,精通《春秋》,凭借优异表现被郡县选为官吏。景帝末年,他担任蜀郡守,对于教育持有深厚的热情。他注意到蜀地偏僻,文化落后,带有蛮夷之风,于是决定推动文化进步。
文翁精选了十多位郡县中聪明能干的小吏,如张叔等人,亲自指导他们,派遣他们前往京城,师从博士学习,有的专攻律令。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地学子学成归来,文翁给予他们重要的职位,并按照才能选拔为官,其中有些人甚至升至郡守和刺史的高位。
在成都市中心,文翁又兴办了学宫,招揽下县的子弟入学,免除他们的徭役,以此激励他们求知。此举深受民众赞誉,几年后,竞相争做学宫弟子的现象蔚然成风,甚至富人也愿意出钱来获取学习机会。文翁的教育举措极大地改变了蜀地,使得蜀地学子赴京求学的人数与齐鲁地区相当。
到了汉武帝时期,文翁的影响被推广到全国,各郡国纷纷设立学宫,文翁的教育改革成为了这一风气的开端。文翁在蜀地终老,当地吏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祠堂,每年都有祭祀活动,他的教化之风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巴蜀地区,使得这里崇尚文雅,成为了一种持久的文化传统。
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太守,文翁为改变蜀中闭塞、落后的状况,从兴办教育入手,培养人才。文翁在成都设置学官,创建官学,以石头修筑校舍,称为“石室”,又称“玉堂 ”。翁倡导,四川学风大兴,渐与齐鲁之学齐名。而文翁兴学,又开创了西汉一代的官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