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伟勋学术贡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4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8:46

傅伟勋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他的学术贡献跨越了中西日哲学与佛学的界限,对儒释道思想资源进行了转化与发展。在与西方及日本学者的直接对话中,傅伟勋促进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流互动。同时,他以极大的热情推动了海峡两岸学术文化的交流,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哲学史的研究,还涉及东方思想的回归与发掘、海德格尔与老庄和禅学的会通、禅佛教心理分析与实存体验、大乘佛学的深层探讨、儒家思想的深入反省、东亚地区的文化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辩证开放的学科间的整合等多个领域。

傅伟勋的原创性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宣讲“文化中国”,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概念、思想与实践。这一宣讲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创造转化,而且有助于海峡两岸基于文化纽带与文化血脉的统一。他提出的这一概念有助于增强两岸的文化认同感。

第二,首次提出了“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的学说,这既反省了中学,又以开放的心态吸纳西学,通过严格的自我批评寻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综合。这一学说主张与时俱进,创造转化中国思想文化,并建立一种合乎我国国情及实际需要、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式本土文化。他提倡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理解西方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真谛。他反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以及“西体中用”的偏失,努力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获取现代化的正面资粮。他努力批判并继承传统思想文化,尽量吸取欧美日本的优长,以创造性地发展未来的中国思想文化。他认为,无论中西何种传统,只要具有正面的价值取向,都可融为一炉,因此,“体用”二辞及其严格分辨已无时代意义。

第三,构设了“生命的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的模型。按照他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取向的理解,他认为人的生命应该包括十大层面,从身体活动到终极存在的层面,涵盖了真、善、美三大价值之上,特别强调实存主体层面的重要性。他认为,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与实存的本然性是人伦道德的终极目标。在“实存主体”层面之上,他设定“生命解脱”层面,强调生死问题的终极关怀,以及在儒家、佛教或教中寻找生死智慧或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第四,建构了“创造的诠释学”的中国哲学方,为中国经典的现代解读提供了新的范式。傅伟勋批评了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方的弊病,借鉴并超越了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与德理达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方原则。他以层面分析与辩证解读的方式,对文本解读进行了深思熟虑,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五,对大乘佛学、中日禅学的研究独树一帜,将禅学与人类生命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实存问题联系起来,对自由、自我、生命、生死、精神治疗、宗教解脱等进行了现代诠释,并对佛教四圣谛作出新解。他构建了“大乘二十门模型”,并提出新时代的“判教十义”,对佛禅与现代生活世界的关系提出了诸多新见。

最后,傅伟勋借助东西方思想文化,创建了临终精神医学,特别是现代生死学的理论,为人类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