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条件反射根据信号系统的不同,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如看到梅子使人流口水,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射,不依赖于语言。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特有的,它以词语为条件刺激,如“望梅止渴”或“谈梅生津”,这些反射是在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作用下形成的,超越了具体事物的*,使人们能理解并预测未曾经历的事物。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它们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控制,无需学习就能完成。例如,梅子的酸味使人口水直流,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无需语言提示就能产生反应。
条件反射则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看到梅子也会流口水。这种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高级神经活动,例如“望梅止渴”,尽管在传统说法中有误,实际应理解为第一信号系统反射,因为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直接反应。而“谈梅生津”则是第二信号系统反射,即使没吃到或看到梅子,听到描述也能引起反应。
人类通过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能够对抽象的词语形成条件反射,这是人类独特的认知能力,反映了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巴甫洛夫注意到狗在嚼吃食物时淌口水,或者说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巴甫洛夫还观察到,较老的狗一看到食物就淌口水,而不必尝到食物的刺激,也就是说,单是视觉就可以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