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下世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2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00

释义: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出处: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译: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扩展资料

一、道德经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二、赏析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朗诵,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02

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上士是那些有过体验,并不断思索或寻找出路的人,因此闻道则通,通而则行。 而中士则是有过或将有体验,但是他却并没有认为这些体验是什么问题(或者是认为不是什么大问题),因此听听觉得有道理,但是行事模式依然固我,故此,若存若亡。 至于下士,则是没有过体验,或者对体验进行严重扭曲的人。因为自以为了解与掌控一切,故此大笑之。

然而,对于下士或中士,我们又要如何去面对呢?而我们自己又是那个“士”呢?(通常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下士,而正正是这个认为,让他自己禁锢自己;或者有人就认为自己是下士,但同样也是这个认为,让他自己禁锢自己 :) 我认为个人,或帮助别人提升的关键在于创造体验的机会。让自己去体验,让别人去体验,帮助自己与他人增加对体验的觉察,减少对体验的扭曲,简而言之就是看到“”。

因此我认为,给予那些对“组织学习”“大笑之”的人予批评是不会让他们认同和靠近“组织学习”的,同时如果我们自己只是一味信奉“组织学习”就是好的,也不会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实质帮助。所以我倡导要自己去体验,并与别人一起去体验;自己去实践,同时与别人一起去实践;然后用行动来证明它是“可行的”或“是可笑”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03

上等人听说“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去做。
次等人听说“道”,偶尔想起,偶尔实行。
一般人听说“道”,心想,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或,这道理我早就知道!
于是大笑之。行之若素!
如果不大笑的话,这个“道”就不是真的“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02

楼上的解答很有意思,呵呵。

意译。有意思,可不是很准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