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3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45
刘备篇
蜀国,大家一听便会想起求贤若渴的刘备和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刘禅。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读了《三国演义》后我认为刘备作为一个统帅,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善于用人,这才使得他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诸葛亮等人的鼎力相助,为后来的蜀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刘备的一生中有一个关系到谁能一统天下的选择题,这就是孙刘联盟同灭曹操,我认为这个选择是英明的,你想如果历史上是曹刘联盟同灭东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东吴被灭,曹操反脸灭掉刘备,一统天下,而孙刘联盟就有两种可能一是双方惨败,二是孙刘大胜,继续北上缴灭曹操,这又有两种可能一是成功,形成孙刘两家争夺皇权,二是失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里我们要说一说著名的赤壁之战,几乎所有三国里有名有姓的人物都在这场战争中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章回,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诈降、周瑜火烧赤壁……一连串事情都注定了曹操失败,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但人总是会死去的,当蜀国先帝刘备和第一任军师诸葛亮都死去后,后主刘禅整天玩乐,浑浑噩噩最终当司马昭大军越过姜维的天险剑阁,直取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刘备耗费一生心血建立的蜀国,就这样在他儿子的手里被毁了。
曹操篇
魏国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由魏文帝曹丕建立,其父曹操为后来曹丕建立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家听到曹操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他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终其一生,曹操并没有称帝,后来才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魏国也是由曹丕改的国号。提到曹操不得不提著名的官渡之战,他很聪明,懂得抓住袁绍军心不和,军队不如曹军勇猛的特点,用自己不到对方五分之一的兵力,却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再加上烧掉粮草屯放地,使得袁绍大军彻底失去军心,不战自溃。这一战,不仅让他灭掉了袁绍,也让他夺得了不少兵马,壮大了自己。曹操这一仗确实打得十分漂亮,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为他的帝业奠定了基础。可他在此之前的一句话却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句话便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实在是奸雄的写照。曹操的多疑是历史上出名的,可惜却因为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使得他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
曹操的一生是果敢、霸气的,一统天下是他的心愿,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虽然魏国是最强大的,但最终曹操也未能完成他统一天下的大业,并且也没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好名声。
孙权篇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认为孙权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统帅,江东是孙权父兄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逐渐强大起来的,可就在江东正在发展壮大的时候,称霸江东的小霸王孙策,也就是孙权的哥哥,却遇刺身亡了。年幼的孙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接过了父兄两代苦心经营的江东,十九岁的他担负起了治国重任,并很快把动荡中的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实在是不易。而且他正确地判断了形势,这点可以从赤壁之战前看到,在这之前,刘、曹两家都有邀请孙权与其联盟的意思,但孙权却最终选择了与刘备联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深知帮曹操灭了刘备,就算曹操什么战利品也不要,其地盘和兵力还是超过了自己,并且以曹操的口碑和野心,最终很可能在曹操灭了刘备后,反过来举兵将他也给灭了,这样接下来的仗会打得异常艰难,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比曹操弱小的刘备,与他联合。赤壁之战,几乎使曹军全军覆没,曹操要想重新起兵再来,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这是孙权的过人之处。而且他还善于用人,比如鲁肃、诸葛谨等人也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孙权在江东小霸王的交椅上一坐就是五十多年,这也得归功于他一生都有贵人相助,比如周瑜、张昭……这些一直追随东吴的忠臣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45
网上找的,你看看能不能用《三国演义》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三国可以说是一个乱世时代,平时虽然历史听了老师许多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我仍然一点头绪也没有。正藉由这次的心得...由於当时时有宦官弄权,社会动荡不安,外患贼兵众多,而主角刘备、张飞和关公三人都有著共同志向和抱负,在巧遇的牵引下...
为何...是诸葛亮导致了刘禅的和蜀国的灭亡。粗粗一算,发现从刘备死后到诸葛亮死前..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