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5:07
作者舒生英语美文加笔记,行智学院发起人,长期研读苏格拉底和王阳明。
我手上的《懒惰哲学趣话:外国名家人生美文66篇》大约买于大一那一年,应该是在贵阳师大附近的书店打六折买的。这是一本很廉价的书,装帧也很普通。书纸泛黄,摸着有些粗糙,不如普通的正版书籍摸着光滑。
66篇美文,选的都是外国名作家的优秀散文、随笔,并由国内知名学者翻译。这些美文,按照内容主题划分,分为“初遇生命”“时光倒影”“灵魂的足音”“心灵纪程”四个部分。
这些美文我读了不到一半。没有读的文章,不是不喜欢,而是没有耐心阅读。至于读了的部分,总体感觉很好。
我这种寻寻常常的头脑,大概是最适合读哲理美文的。让我啃《精神现象学》《纯粹理性批判》《存在与时间》这样的哲学巨著,一方面我啃得很艰辛,一方面我还消化不良,感觉不到多少切己的东西。反倒是部分美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了读了后很是割舍不下的启迪。
其中,茨威格《成功的秘诀》我读得最多。当时是和另一个译本进行对比阅读的。这篇文章在语文课本上的题目叫《罗丹的启示》。两相比较,《罗丹的启示》更委婉含蓄,《成功的秘诀》则更直白更吸引人一些。但是有必要提醒未读过或读过但读得比较浅表的读者,茨威格说的“成功的秘诀”并非仅是为了功成名就,更是一种通过专注来全力以赴,最后在忘我的创造中获得深沉幸福的法宝。
这本书以后恐怕是不会阅读了,所以“扔掉”之前特别寻找摘句,一是为了纪念,一是为了物尽其用,让它不至于白白跟我一场。
说是摘录,其实也是在书中认识自己,也是在借这些句子来表达自己,充实自己。
01
约翰逊《快乐的期待》
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都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火花,也是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起来的。
希望虽然常受欺骗,但却非常必要,因为,希望本身就是幸福。
02
斯蒂文森《厄尔杜拉多》
快乐的生活乃是前进的生活,其中每件事都要导向更高的事物,而且永无止息。
真正的快乐在于我们开始得怎样,而不在于我们结束得怎样。
一个徒步外出,行囊之中仅仅有书一卷的人,读起书来必然格外细致周到,他会时而停下来思索一番,或者掩卷浏览一下周围事物,看看旅店璧上的图片;他生怕那有趣的书一下读完,结果最后一段路上会非常寂寞。
亚历山大大帝曾因为世界上再没有地方可去征服而痛哭流涕。
满怀希望的旅行更胜似抵达,而真正的成功则是劳动。
03
罗·邓肯《三颗核桃》
“实现雄心壮志的唯一价值是你发现它们都不值得追求。”
04
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
世界的历史像一个幻灯。它在现代的黑暗背景上,放映着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着荆棘路。
……每张片子只映着几秒钟,但是它却代表整个的一生——充满了斗争和胜利的一生。
05
茨威格《成功的秘诀》
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秘诀——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
06
米兰昆德拉《艺术作品般的人生》
一个人一旦投身于*,便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所有的人都企图主宰他的生活。
07
黑利《梦想悠悠》
当作家与发表作品之间有很大差别。这些*多梦想的是财富与名声,不是打字机旁漫长时间的孤军奋战。“你是想发表作品,”我对他们说,“不是想做作家。”
写作是一种孤寂、隐遁、不赚钱的事情。每一位受到司命女神青睐的作家背后,都站着千万个终生壮志未酬的人们。那些成功者都经受过长期的冷遇与贫穷。
08
阿罗宾诺《人:一种无常的存在》
人不过是虚无而已,但人充满了*,他是着迷于高度的侏儒,卑微地要达到那高不可攀的富丽与堂皇。
人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什么,而在于他可能是什么。
09
法郎士《童年的鼓》
生活就是希望。你认为这希望是没好的或者苦涩的,就可以判断生活是好还是坏。
热情能弥补一切。
10
埃·巴赞《死亡不仅仅是我们不在而已》
死亡乃是一种恒常的激励。
整个社会因为成千上万的保护措施而不仅可以被称为捍卫生命的大企业,而且可以被看作一出反抗死亡的戏剧,一台能够在娱乐剧院上演的好戏,或者是一台能够直接表现虚构的(电影)或真实的(斗士)死亡的“顺势疗法”悲剧,两者均是为了替活生生的看客驱邪驱魔。
11
尤内斯库《零碎的日记》
习惯磨砺着时间,擦亮了时间,并像在打蜡地板上似的滑行在时间的表面。
我很难同许多人沟通,或者根本无法沟通,或者很少能够沟通,因为我同自己都难以沟通。
痛苦、磨难、失败在我看来总是比成功和欢乐更为真实可信。
我一直努力生活,但一生都在生活的侧旁活着。
生命是个恶时辰。可这并不妨碍我爱生命胜于死亡,爱生存胜于非生存,因为一旦失去生存,我无法保证自己还能存在。生存是我所知的唯一的存在方式,我将继续牢牢抓住它,因为,遗憾的是,除却生存,我还想像不出任何其他存在方式。
一旦你知道你讲死亡,童年也就结束了。
当事物不再惊人时,童年便不复存在。
被逐出童年便意味着被逐出天堂,便意味着长大*。
愿望和忧虑无处不在,阻碍着你通向基本的真理。
我如此拼命地追逐生活,以至于生活总是不断从我手中逃脱,我追逐,既没有迟缓,也没有超前,然而却从未抓住过它:仿佛我一直在与它并行奔跑。
我无需移动,一觉醒来,我已卷入运动,卷入旋涡。
12
泰勒《死得崇高》
当一个人能够饮食自理,或是行走了,当他能够挥拳相向或生儿育女了,我们切莫以为,这个时候人的生命开始了;因为这样他便跟一头骆驼或一头牛相差不多。等到他渐渐力所能及,稳当地运用理性了,这时才初次为人。
13
劳伦斯《*》
有一种利己主义比残暴的个人更可怕。那便是羊群的利己主义。
比固定和晦涩的孤立个人的意志更糟的是可怕的群体意志。它阿谀奉承,夹着尾巴像狗一样,它们是一群畜生,一群令人作呕的牧群,在整体上坚持一个稳定的温度。
14
齐澳朗《笔记选》
自由如同健康:唯有当你失去它时,它才有价值,你也才会意识到它。对于那些拥有它的人,它既不能成为一种理想,也不会构成一种魅力。所谓的“自由世界”对于它本身而言,只是一个空空荡荡的世界。
我毫无哲学天分:我仅仅对姿态,对思想的感人性发生兴趣。
惟有我们隐藏的感情才是深沉的。那些卑贱的感情的力量恰恰源于此。
我总是本能地站在失败者一边,即便他们的事业应受谴责。
我们必须首先摧毁自己,才能最终找到自己。
本质并非文学的关键点。可以认为,对一位作家而言,重要的恰恰是他呈现偶然和细微的方式。艺术中,要紧的是细节,其次才是整体。精湛必须以限定为前提。
精神需要一个可以忍耐的枷锁。
年龄越大,我就越清楚地感到我同原籍的联结有多深。
真正的诗在诗之外;哲学以及所有一切皆如此。
15
考利《论孤独》
人类的本性中有一种非常古怪而矛盾的特点,那就是人们虽然爱自己胜过任何事物,却又永远无法忍受自己单独相处。
孤独只适合于极少数的人。他们必须有足够的知识来明了世事,看透一切虚荣浮华;有足够的道德素养来鄙视虚荣;一个人倘若思想被*或*所占据,他最好还是身处闹市,而不要独处林中。
是否有深刻的思想,是一个孤独的人和一头孤独的野兽的区别。
16
阿兰《向远处看》
国家应该像开办医学院一样开办智慧学院。
*徒爱说:“我的故乡在天上”,他无意中道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向远处看吧。
17
埃切加赖《人》
对一件事情稍微理解一点便觉得,不理解的东西太多了,这是最令人钦佩的,其中相当鼓舞人的是事物的神秘性。真理的魅力,由于未完全裸露而更为吸引人。
如果老年不随之带来生活的平静,什么奖赏能够安慰人的青春和在斗争与不眠中消耗的生命英语美文加笔记?……最令人伤心的是看到:平静还没有到来,岁月已迅速消失。
18
糠皮什《幽寂之上》
伴随智者的灾难远比傻瓜的幸福可取。
愚蠢总同自己和平相处,而智慧不惧怕自我否定。
思考者,碍事人。
越运用智慧,就越怀疑大量的假设。
正是凭借不安和疑问,我们获得少许确信。
恶有时仅是过度的善。
伦理学者从事灵魂的活体解剖。
必须永远跟上时代,哪怕是为了厌恶它。
许多人,当他们发现别人身上的弱点时就像嗅到血腥的猛兽。
路人凭伊桥栏对溺水者叫喊:如果我处在您的位置,我会从水里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建议大都属于这种类型。
每个体系都建立在特有的神话上:民主——人民的统治权;*——历史的需要;封建——神权。
最好的政体:人们尚未试验的政体。
沉默是自由的最后庇所。
知识分子是没有上帝的城市里的神甫。
有你喜欢的句子吗?有没有一句击中你内心的话?如果都没有,那我们的交集就太贫乏了;如果你很喜欢其中的句子,而我又知道你也喜欢,那我的心就有皆大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