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 佛学大词典 》概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0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3:55

在《佛学大词典》中,善恶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涵盖了顺理和违理的两个基本面向。通常,善被理解为符合道理的行为,而恶则代表悖逆道理的行为。然而,佛学中的善恶分类并非单一,根据成唯识论卷五的观点,那些能在此世和来世带来顺益,无论是有漏(涉及*的)还是无漏(超越*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善。相反,对世间和未来有违损作用的行为则被视为恶。


善恶的界限在于行为的顺益与违损,只有那些对当前和未来都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才被归类为善。例如,人间和天界享乐的果报,虽然在现世带来顺益,但如果对来世没有持续的益处,就被视为无记性,即不明确的性质。另一方面,恶趣中的痛苦果报,虽然在现世造成伤害,但如果在未来没有持续的负面效果,同样被归为无记性,而非恶的范畴。


田兰芳在《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中提到,他认为虽然对朋友有所保留,但历史记录应公正地记述善恶,不应只专注于惩罚恶行,如梼杌这样的角色,其职责是纠正恶行,而不是定义全部的善恶。


扩展资料

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则不为顺益,故非为善,而为无记性。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