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3:27
慈母的爱,无需回报。汉代刘安曾言:“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十月怀胎的恩情沉重,而子女回报的亲情却显得轻淡许多。《劝孝歌》中有云:“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这简短的诗句,道尽了母亲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的艰辛与付出。
《劝孝歌》还提及:“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此言描述了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日夜不休,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母亲在孩子面前忍辱负重,孩子却未必能体会母亲的辛劳。《劝孝歌》中有:“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这是对孩子不懂事的叹息,也是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
老母亲至百岁,却仍念念不忘年少时的孩子,其深情厚意,令人动容。《劝孝歌》写道:“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这不仅是对母亲的赞美,更是对子女应尽孝道的呼唤。唐韩愈的诗句“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描绘了母亲为了挽留儿子的不舍,感人至深。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这句诗出自《格言集锦》,赞美了母亲的品德和光辉,她的美德犹如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不仅是对母爱的赞美,更是对子女感恩的呼唤。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也教导了孩子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勤奋努力。
郑振铎的诗句“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道出了母爱的珍贵与无价。字严的《三字经》中写道:“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这句话道出了母爱的纯粹与无私。
王建的《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依赖,没有了母亲,孩子就如同失去了依仗。而韩愈的“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则告诫人们,无论是否拥有子女,都应珍惜眼前人。
郑振铎的诗句“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这句话道出了母亲在孩子失败时给予的支持与鼓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则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父母的辛劳,是孩子一生中无法回报的恩情。
颜之推的“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教导人们,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以良好的品德来影响彼此。吕公著的“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则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的责任与义务。
《诗经》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这句诗不仅赞美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也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感激。
费孝通的名言“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道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子女未来的无限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