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1:48
海绵状血管瘤,因其肿瘤内为海绵样血管窦腔而得名,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女性患者较男性多见,占眶内肿瘤的10%至23%。本病为先天性错构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窦及纤维间隔构成,有完整包膜。肿瘤生长缓慢,在青春期后常因眼球突出而被发现,曾被认为是由毛细血管瘤腔内压力增高、管腔扩张形成的,但临床和病理均不能证实二者有因果关系。
海绵状血管瘤为椭圆形实性肿瘤,边界清晰,呈暗红色,外有薄的、完整的纤维包膜,切面呈海绵状。瘤体借细小动脉和静脉与体循环联系,血流缓慢,内部可见出血、栓塞、囊变、含铁血黄素沉着及钙化,体积不受体位影响。显微镜下可见瘤内有大量血窦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膜的纤维组织与血窦间的纤维组织相延续,其窦腔内层为内皮细胞,纤维间隔内可见分布不均匀的平滑肌纤维。
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眼眶肌锥内,绝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多数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或仅表现有单侧进行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由于约80% 位于肌锥内,因此,眼球向正前方突出最常见,位于肌锥外者可使眼球移位。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在少数病程较长、肿瘤较大的病例,视力可严重受损。早期眼球运动通常不受影响,晚期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位于眶尖区的肿瘤可导致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或因肿瘤压迫产生脉络膜皱褶。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此类肿瘤进展缓慢,症状、体征及影像显示在良性肿瘤中具有代表性。
英文名:cavernous hemangi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