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法律名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5:34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结婚的称谓有所变化,古代称为“成亲”,而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结婚”。在英文中,这一行为被称为“Get married”。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结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两性依法结合的法定条件,涉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衍生的责任。


婚姻关系的法律特征包括:主体必须是男女双方,同性之间不能结婚;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需经过法定程序如结婚登记,否则婚姻无效;结婚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并承担相应权利义务。结婚的必备条件包括双方自愿、达到法定年龄和遵循一夫一妻制,禁止直系血亲和近亲结婚,以及患有不适宜结婚的疾病的人员结婚。


现代婚俗中,结婚登记是合法婚姻关系确立的关键步骤。在中国,只有经过婚姻登记,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申请结婚时,需提供相关证件如身份证、单位证明等,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申请。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和登记,其意义在于保障婚姻制度、保护当事益和预防违法行为。


结婚的程序根据各国法律,主要有登记制、仪式制和登记与仪式结合制。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制,规定了婚姻登记机关、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在中国,结婚登记需要在事处或民政部门完成,具体包括提交相关证件,进行审查,最终领取结婚证书。


总之,结婚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法律上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条件。通过合法的结婚登记,婚姻关系得以合法化,同时也确保了各方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扩展资料

结婚,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现今世界很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明确了结婚的对象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包括美国、德国、荷兰等。在中国,结婚从法律上讲单指异性男女之间的结合。不过已有向立法机关建议,允许同性结为夫妻。尽管法律尚未认可,但现实中我国已有很多同性通过仪式或者同居的方式,形成了事实上的婚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