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19:35
你不得不承认,无论在这个岗位上深耕多少年,你和你的整个团队在某一天集体消失了,不出两个月,你所在的组织就能招募和抽调另一批人来,一切照旧。既然连你都能学到,那必然,大量人都可以学到,只要公司的薪水还凑合,地理位置不太偏僻,简历库里就不缺性价比比你好的人。持有技能的人是可以装进组织里的一个零件,从A组织装进B组织,就是跳槽,从A部分,装到A1部分,就是升职。哪天你不做了,公司可以直接换一个同样的人装在那个位置上,所以才叫螺丝钉。大多数简单岗位三个月就能胜任,少数复杂岗位历练3年就会出一批得力干将。在北京五环外的一家小公司,只要给出合理的薪酬,一个岗位每天收20-30份简历毫无问题,筛掉嫌路远不来的,筛掉要求过高的,筛掉品味太低的,还是能剩下2、3份,2个月招聘时间就能剩下接近100份意向简历。阿里、华为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呢?简历的数量是小公司的数百倍。35岁以上,拖家带口、工龄长福利要求高、加班精力弱还需要时间看孩子、业绩平平已经跟不上这一代主流群体的人,有什么理姿埋由不给那些已经小有所成、精力旺盛、要求低、屡立新功的年轻人,让出位置?至于让出位置后,你去哪里,那不是公司应该考虑的问题,裁掉混日子的老人、末位淘汰裁掉弱者、停止招聘中年人,大力任用新生代精锐,不仅减少开支,还能保持队伍创造力,真香。现在一线城市的节奏,23岁左右进社会,到基层,27岁左右成精锐,到中层,30岁左右到巅峰,团队负责人,35岁之后,精力锐减,出局,给27岁左右的精锐腾地方。简单而又残酷,但却是快速发展的必然。深圳作为全国快速发展前列的标杆,常驻人口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32岁。OK,冷静一下,以上评判标准,是给「高速磨损的工具们」准备的,并不针对所有人。就像一台电视机,屏幕花了,修一下屏幕钱+手工费要500块,闲鱼买一台二手液晶42寸,只要400块,正常人都会选择,扔了它,买个二手继续。有闲钱的,当然是扔了它,换个最新科技装个激光电视。如果你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的规划所深耕的工作,完全符合以上评判标准,那么,你就是工具人,就是家里的那台电视机。无关你多高学历,无关你多高职级,无关你多高年薪,因为这三个本质是公司平台赋予你的,到了一个高度,你猛然就会发现,原来社会这个平台上,除了公司里,没有任何地方是以学历、职级、曾年薪为标准让你收钱的。以前周围人说你学习好就会有前途,只是哄你而已,你本质上还是公司运作的工具-螺丝钉。一旦离开公司,就没有了你的生存之道。所以老一代普通人里,每年怂恿孩子去考公务员去事业编制的比例相当大,哪怕一个领导都不认识没有肥缺,哪怕30多岁还拿着几千块的薪水,但胜在稳定,轻易不会裁员,螺丝钉损耗极慢,大概率顺利撑到退休。成为工具人可悲吗?不可悲,相反,这是所有寒门子弟在父母这代资源和认知高度极度匮乏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打工,赚钱,不丢人,天经地义。如果你进入的是快节奏高薪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设计等,尽可能拿到最高的学历,进最大的平台,加最硬的班,这样在35岁前,几百万的第一桶金还是稳的,像我一个亲戚,夫妻两在华为,每年能收入百万,辛苦是辛苦,收入是真香。没有好学历大平台也加最硬的班,35岁前,好好努力,一个人每年7-30万也能做到。35岁后被裁掉,都可以拿着履历降维打击,一线名企去三线企业当中层,三线企业去末端细分市场领头当中层,末端细分市场领头去小微企业当中层。甲方出来的可脊答以进乙方跑业务,乙方出来的可以进甲方当总监。只要能接受大量拒绝和薪水5折,总能混到退休金开始领取。如果你进入的是慢节奏成熟行业,比如制造业、珠宝业、批发零售业、教育业、官场、写樱册慧书出版等,不存在35岁大规模裁员这种事,没必要跟着瞎焦虑。就说教育业,课本这么多年了,每次都是再版,很少有重编,干了几十年的老师,他去推测下次重要考试的大题,都有较高概率给你推出来。像这种行业,领着一份普通的薪水直到退休,随着深耕年头长了,薪水稍微高一点,额外收入多一点,没有什么问题。深耕一个领域,努力工作,精于业务,拿到高薪,争取福利,你总能吃到一份还算过得去的肉。02但是,真正的利益划分,从来不会让这种人参与,他们的价值仅仅是“在岗”。也正是“在岗”,让这群人只有退休后,才能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才有自由。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是不能被委以重任的,尤其是平时看书学习,偏爱工具内容的工具人。一旦把一个略微复杂的事抛给他,让他独当一面,脱离开熟悉的那个工具那个小专业,他马上手忙脚乱,脸皮薄的会一直强调自己能行但做得乱七八糟拿不出结果,脸皮厚的直接开始抱怨这都什么事啊根本就办不成。其实办不办得成,并不重要,很多事一开始的确是办不成的,但通透全局,能刀刀到肉、逐步推进、试错纠正,和似是而非纠结2小时干活10分钟、等别人安排、循环往复,这绝对是两种境界和结局。真正有私心希望你能独当一面的高格局领导,一定会告诉你,“少看工具书,够用就行。”只有承担亏损风险、面对很多的注视和左右大局成败这种巨大压力下,依然能有条不紊,按照你个人完整的能成事的思维,坚定逐步推进的人,深知钱怎么收来,如何布局,跟对老大或者自己做老大,才能够进入食利阶级,参与利益划分,脱离工具人群体。大的利益划分体系盘根错节,早有富贵家族几代人的布局,或者创业之初的元老群体统领,你若不得机缘,太难进入。许多人可进小的体系,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而这其中所要掌握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一技之长”,也不是“操作过程”,而是认知。这些认知,你不会在任何一个职场课程或者工具书里找到它们,大多数时候需要你在工作中去观察收集,和向业内的贵人拜访请教,以及在前进中踩坑试错。具体的说:l 你如何创造信心让你的客户安心交钱给你,让你的团队成员为你鞠躬尽瘁;l 对你所在的行业变迁和社会现象能够清晰搞清他的前因后果,发现机会;l 知道想做一件事,你的上下游在哪里,你的合作伙伴会是谁,你的客户是谁,你用什么验证过有效的方式去打动他们;l 在所有关节节点上会遇到什么细节问题如何探寻解决方案,需要拜访哪些相关关键人;l 在哪个环节需要多少成本来打点,多大的容错空间来承担风险;l 将要赚到的钱应该如何分给各级参与者,让更多人能把他的资源投入到你的事业中来一起做大。当你对一个领域的深耕,脱离工具,升到以上食利阶级时,你永远不会出现在裁员名单上。甚至不需要等待35岁之后,人脉拓展的够丰富,25岁时你就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股东层了。利益划分往大了说,是市场容量,往小了说,是公司股权。我举个例子,B市有多家连锁餐饮企业,线上营销远远落后于当地新开的外来网红店,每家企业线上营销一年预算是100万左右,但地处三四线城市,线上人才极度匮乏,你深耕了数年的线上用户运营,这块线上营销预算每年至少600万的量,你对接了其中几家企业,一年可以吃到100多万,这是市场容量。同一个例子,B市最大的线上营销咨询机构,是你和另外一个人合伙开的,他负责开拓维护市场关系,你负责机构运作和方案配套,公司吃到100多万,你们两个人分一下,每几十,这是股权的利益划分。官场的例子更多,没法讲,一个局,一个所,下面的利益关系就养活一批人,工资不高,奥迪、宝马经常见,要不是偶尔新闻爆出来,你不在那个圈里,根本想象不到芝麻大点的小官居然能搞那么多钱。03如果你还对最近努力工作终被裁员这些新闻耿耿于怀,就早做准备,提早布局,名为打工,实为“借平台”。用拿工资赚钱的方式,等中年危机突显,就换到慢节奏成熟平台里当工具人,或者再往上一层选择一个体系参与利益划分,都是不错的出路。最难受的,是已经30多岁了,精力不足主动辞职或者被裁掉,还以工具人的思维,去妄想参与利益划分,无论从认知上,还是从全局把控上,资源、人脉沉淀上都根本不够格,白白耗费了自己之前攒下的大把现金。上个月我收到一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