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开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5小时前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亲情教育缺位、社会教育氛围稀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人生价值观不明确等几个方面。46.74%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2.67%。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3.37%,总数达到205.7万,增长趋势明显。由于经济原因,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无法扮演亲子教育中的角色,隔代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关爱,逐渐形成自我封闭、自卑、孤僻、冷漠、散漫等不良性格。

社会教育氛围也显得稀薄,教育质量低下。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在59.2岁,56%的祖父母年龄在60岁以下,大部分在50~59岁。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在偏远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匮乏,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难以得到充分贯彻,教育质量处于底线。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仅占2%,中等偏上占10%,中等或中等偏下占88%,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70%的孩子在中考后即走上打工之路,教育成果令人担忧。同时,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较小,淫秽、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隐患。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弱势群体地位突出。留守儿童在突发性事件中缺乏必要的反应和应变能力,监护人中隔代监护占绝对比例,老年人监护意识薄弱。农村环境处处隐藏危险,留守儿童缺乏周全的看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犯罪分子的威胁也时刻威胁着留守儿童的安全。留守儿童保障体系的弊端暴露,其弱势群体地位令人担忧。

人生价值观不明确,犯罪趋势明显。青少年刑事案件中70%属于3人以上的团伙犯罪,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留守儿童犯罪的特征包括突发性、贪利性、同伙性。他们在生活中未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逐渐形成自私自利的习惯。大多数青少年作案并非事先谋划,只是一时冲动,动机较为单纯,往往是一群同龄人聚合在一起,同伙性质明显。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环节出了问题。暴力家庭、残缺家庭、困难家庭、问题家庭的出现,削弱了家庭的特殊功能,子女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形成不良人格,成为团伙犯罪的基本条件。

农村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包括抱养情况、孩子先天性缺陷问题、农村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在城市抱养制度逐渐完善的同时,农村抱养情况呈现“轻规则、乱抱养”的状况。农村经济落后,多胎超生情况发生。农村抱养亲戚小孩的比例较大,拐卖、偷抱等问题间接增加了留守儿童比例。在抚养过程中,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面临虐待或溺爱情况,解决其相关问题存在难度。由于优生优育理念在农村的宣传不足和医疗条件简单,残疾儿童在留守儿童中比例较高。残疾儿童承受亲情缺失的精神痛苦,其境况堪忧。部分残疾儿童因身体残缺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如何保证这类残疾留守儿童的基本利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现代教育平等理念传播的同时,农村地区仍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经济使得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现淡漠,家庭教育动力不足。不同监护人的影响对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农村地区的不同教育理念导致留守儿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国家后代的文化素质提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