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民币区域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8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分钟前

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在目前阶段,人民币的区域化并非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一体化,而是通过与区域内货币的长期合作和竞争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在区域内金融、贸易中发挥其关键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走向区域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人民币走向区域化的原因主要是:

1.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多年顺差.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币成为坚挺的货币。中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前十位之内。1 999年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为第七位:200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为3.4% .2004年提高到3.7% 。特别是在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来.多个周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泰国泰铢、马来西亚元、越南盾、缅币、韩国韩元.卢布相继出现贬值.但人民币保持稳定。中国不断加深与亚洲地区的贸易联系.并成为亚洲地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市场.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突破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第一大国”。这样.大大增强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信心。
2.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为亚洲经济提供一个巨大的具有潜力的市场.并曰益成为区域产业分工链中重要的一环。近2O年来.中国日益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出口市场。在1 995年至2001年期间.中国作为出口市场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市场中份额增长幅度最大.在菲律宾出口市场中增长幅度名列第二。由于中国迅速加入了亚洲地区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体系.相对地减少了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小型经济体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的依赖.中国从他们那里的进口超过他们对美国、和欧洲的直接出口。依据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国可能会逐步替代美国现有的亚洲地区”市场提供者”的角色.并因此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成为人民币区域化的客观基础。
3.人民币具备了一定范围内的国际可接受性.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不断增多.具备了一定范围内可接受性。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公布的测算结果:在蒙古境内有5O% 的货币是人民币.据保守估算.目前蒙古境内人民币的存量为3亿元左右。仅2001年.净流入港澳的人民币就有37亿元.随着CEPA的深入实施以及人民币在自由流通兑换.这一数字无疑将迅速膨胀。另外.在老挝、尼泊尔、柬埔寨、越南的部分地区.人民币自由流通并深受当地和人民的欢迎。
4.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制度环境正在逐步完善就目前而言.尽管中国国内的金融环境还远不能达到人民币区域化的要求.资本帐目下还不能自由兑换.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中国正在这方面努力.1996年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中国国内金融制度环境会日趋完善。
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1.我国的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
(1)经济基础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关键货币,当然不是本国或其他某个国家单方面可以决定,而是整个国际市场选择的结果,然而市场如何选择则取决于货币发行国必须具备强大而且稳定的经济实力。每种货币(如美元、英镑、日元和马克)成为国际货币时,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或者国家经济正在迅猛增长。正如外界所看到的那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幅度增长,特别是2001年以后,GDP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GDP的排名也是持续的上升,可见人民币区域化的一个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
一国货币能够实现区域化甚至是国际化,足够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必须的基本条件,这样才能够保证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稳定性。众所周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早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截止至今年3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9537.41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无疑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另一项保障。
(2)人民币自身已具备的条件
国家经济基础只是人民币区域化实现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还需要其他条件,譬如人民币发展的状况。目前,人民币的币值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而且人民币的汇率也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上升。换句话说,人民币对内对外都能够保持稳定。对内来讲,虽然前一阶段人民币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但是近期内通胀已经被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外来讲,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一直保持汇率稳定不贬值;而近年来国际社会不断出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中国并没有妥协,而是按照自己的脚步一步步保持稳中有升,同时伴随着有效地汇率乃至整个的金融改革,这些都为人民币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2.人民币区域化的内外部环境
(1)内部环境
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一个首要内部环境,中国市场规模巨大而且潜力广阔,每年的进口额都在不断攀升,那么在贸易结算中,对人民币的需求就在不断扩大,而人民币使用的频率也在增加。我国的内部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近年来,很多外国银行进入中国,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也为能够在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地位不断改革,完善金融体系,而且也在逐渐的走向世界去参与国际上的竞争,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2)外部环境
不仅是内部的环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虽然不累顿森林体系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美国仍旧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随着次贷危机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元贬值,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已经逐渐减弱。此时,重建更加稳定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提上日程。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13亿人口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将会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人民币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可想而知。
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条件
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且中国具备了日趋良好的条件,使得人民币区域化成为可能。
(一)中国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增强。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中国对外贸易常年顺差,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外汇储备稳步上升,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2002年中国加入WTO到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巨额的贸易顺差成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数额也在稳步增长,2008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719亿。国际收支的顺差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稳步上升,到2009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意味着中国具有十分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提高了中国对外支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人民币的稳定性。
将外汇储备和其他一些经济指标结合起来被证明是有用的金融危机预测指标,诸如外汇储备与每周进口额的比率、储备和短期外债的比率等。数值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越低。我国外汇与每周进口额的比例在二十一个有代表性的国家中排在第二位,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则排在第一位。所以我国抗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这为我国开放资本账户提供了条件,从而为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外汇管理和金融体系改革朝着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的方向发展。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上的保障
1 近年来,中国外汇管理发生了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的变化。
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延续以及开放型经济完善的需要。从国际上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来看,中国具备了一些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条件,比如宏观经济稳定、国内金融体系的深化等。而且近年来,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对外借债实施严格控制、鼓励外国在中直接投资等),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已悄然拉开帷幕,例如资本收益现在可以自由汇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中国最终会分阶段的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2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日益完善,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金融网络基础。
(四)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成为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推动力
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人民币区域化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获得铸币税收入
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可以获得铸币税的收入,当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或者国际货币后,中国就可以纸币换取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实际资源。铸币税是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根据维恩(2002)的估算,到2010年人民币的区域化带来的铸币税收入可能为152.8亿美元,到2015年约为224.6亿美元,到2020年约为300.2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因人民币区域化而获得至少25 亿美元的铸币税收入。
(二)减少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成本
由于人民币尚不能用来偿付外债,在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防范金融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用于购买流动性高的美国国债,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元不断贬值,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让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不但要面临因美元贬值而投资受损的风险,还要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中国用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就相当于中国不断向美国提供巨额的廉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在无形中强化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依附,也相应地弱化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能力。
(三)有利于推动周边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
人民币如果作为区域性货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履行职能,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和金融联系,增强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金融的影响力,提高周边区内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从而加快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融合的过程,促进亚太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将增强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金融事务中的地位,进而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正面影响。
(四)促进中国成为贸易、金融大国,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人民币区域化后会大大方便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上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银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收人民币短期负债,向外提供人民币长期贷款或投资,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中国企业也可以较低的成本在海外从事直接投资,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提高中国的国际投资地位。此外,人民币的区域化还有利于中国更方便地使用人民币在国外从事对外援助等事务。这些都必将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的地位,增强中国对国际经济与政治事务的发言权以及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机遇
中国足够大的经济规模、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以及在外汇金融上的改革,都使得人民币不可避免的成为区域内的重要货币。而且,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国际环境。
(一)东亚货币区域化发展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人民币充当区域关键货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个国家难以有效地抑制国际金融风险,而货币合作是抵御外部冲击、降低交易成本、获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由此,东亚各国形成了用区域合作抵御金融风险的共识,并以此为契机,迈出了东亚合作的第一步——“货币互换”。眼下制约东亚货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区域内缺乏核心货币,而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化中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
1 日本经济低迷,政治地位较弱,日元难以成为东亚区域化的关键货币。
虽然日元曾被认为是区域内最有可能的关键货币,但是由于日本陷入经济泥潭难以自拔,信用关系严重恶化,加上日本长期存在的政治历史问题,使其失去了这种可能。一方面,日本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低迷,加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日本的对外出口也受到阻碍,美日汇价急剧波动,日元贬值,直接导致了日本金融动荡,加剧了经济恶化;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长期存在的政治历史问题,影响着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感情,极大影响着日元的信任度。日本在历史上侵略过许多东亚国家,而且始终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使得其在政治上难以得到邻国的信任。
2 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化中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增大。
随着中国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的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具备了一定区域的可接受性。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出现人民币兑换该国货币的兑换店;在中蒙、中俄、中朝和中缅等边境地区,人民币不仅在较广的范围执行交换媒介的职能,并且部分执行了价值贮藏的职能;在和澳门地区,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向、澳门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安排,与越南、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边境贸易结算协议,这为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可接受性提供了保障。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启动,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从东亚的进口规模,中国也将逐渐替代美国现有的东亚地区“市场提供者”的地位,这样人民币作为区域贸易结算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二)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新变化为人民币走向国际提供了机遇
1 美国次贷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区域化。 次贷危机是否已经结束,目前尚无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为资本流入亚洲新兴市场地区提供了机遇,也为人民币扩大国际影响、增强国际间的信用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与此同时,区域性的货币互换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化。2008年以来,区域性的货币互换成为众多国家缓解危机影响,增进贸易的重要手段。主要国家银行从稳定金融市场,保证国内经济平稳的高度出发,纷纷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定。为了应对美元等硬通货的短缺,亚洲一些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南美的发展中国家均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这在事实上推动了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2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区域性关键货币的可能性增大。
克鲁格曼(1980)曾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人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货币交易网络的建立存在固定成本。就某种货币而言,它的交易规模与单位交易成本成反比。交易规模越大,单位交易的成本就会越低。1983年,凯文?多德与戴维?格里纳维在其《论货币竞争》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货币交易网络的规模效应,即在经济主题选择交易币种的时候,会考虑有多少人在使用这种货币。这样,经济主体在选择使用何种货币的时候就要考虑这种货币的使用规模和稳定性。
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本位货币制度正在向多元化的国际区域货币制度演变,逐步形成了货币同盟的欧元区、货币替代的拉美美元化和正处于探索中的东南亚货币合作三足鼎立的国际区域货币格局,而人民币正崛起于这一变革时期。中国经济作为大国经济,人民币的使用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人民币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及之后超稳定的出色表现,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这会使得更多的经济组织及个人选择使用人民币,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的过程。
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以及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的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按程度划分,周边国家或地区使用人民币的情况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人民币的使用主要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生的。
第二种类型是中朝、中越、中缅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的发展而发生的。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使用范围又比较广,在这些地区中出现了不仅在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而且在该地区居民之间的商品交换中也使用人民币的现象。比如,在老挝东北地区,人民币甚至替代本币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在中缅边贸中,每年跨境流动的人民币达10多亿元。人民币可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开展人民币存储业务。
第三种类型是港澳台地区。这是人民币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地区也在日常消费和小额贸易的支付中开始大量接受人民币,并实现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现钞兑换,这为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提供了金融支持手段,也为扩大和深化经济金融联系创造了新的领域。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
但是,人民币周边国家或地区流通一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民币的回流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的渠道回流到我国,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使用将受到。二是人民币的汇款和境外人民币的存款问题。如果还停留在人民币现钞流动的方式,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规模难以扩大。
人民币区域化的新进展
在金融危机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有关人民币的两个安排备受关注,并被解读为加速人民币区域化的突破之举。
其一,从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起,不到4个月,中国央行已相继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6 500亿元人民币。这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都是对方央行主动要求签订的,且都以人民币作为议价货币。这一方面使得签约双方绕开了美元这一国际中心货币,相对削弱了美元对相关各国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促使人民币通过官方渠道在这些国家分布和流通,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计价和结算的比例,甚至在区域内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因而被认为是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的“破冰之旅”。
其二,2009年7月6日的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共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可大大便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和结算,将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从部分边境贸易扩大至与港澳地区和东盟的双边贸易以至整个国际贸易,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实现区域化。同时建立起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控网络,将之前游离的、地下的人民币资金流纳入到统一的金融体系中进行有效监管,为宏观经济分析和货币制定服务。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需要相应的金融机构和业务来支撑,所以利用现有并继续扩大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积极推出海外机构的人民币业务,成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实需要。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体系的建立,是为人民币走出国门铺路架桥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的措施
人民币区域化将给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带来利益。对于我国来说,从人民币区域化获得的利益之一是铸币税收益。铸币税收益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发行货币所得到的购买力扣除制作货币费用后的差额,它构成该国的收入。在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下,周边国家将把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这部分基础货币的数量将构成我国的铸币税收益。从人民币区域化获得的利益之二是扩大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往来。在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的条件下,将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金融和投资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
对于周边国家或地区来说,虽然它们的货币在不同程度上被人民币所替代,但是它们同样可以从人民币区域化获得利益。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国际储备货币替代,这并不妨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因为周边国家或地区可以获得边境贸易、旅游消费等经济利益,它们才允许人民币在它们境内流通。如果一旦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区域内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它们面对着的市场将更加广阔。社会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各方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条件下,我国应该采用下述方法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
首先,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
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的渠道回流到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我国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或地区用人民币购买我国债券以及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债券的交易,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境外居民必须用外汇才能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应该指出,允许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用人民币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不会对我国造成不利影响。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减少了外汇收入,但这在实际上却增加了我国的投资支出。我国由进口商品或对外投资所流出去的人民币,又通过我国出口商品和接受投资流回来。
其次,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的汇款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第16号公告解决了居民个人的人民币存款和经常项目下个人人民币的汇兑问题。但是,如果允许周边国家或地区用人民币进行一般贸易和直接投资,还需要进一步将经常项目下单向的个人人民币汇款扩大到双向的机构人民币汇款。我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的清算行为办理人民币汇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地区银行提供人民币汇款的清算服务。但是,可以将汇款和兑换分开,即只进行人民币的汇款,不涉及人民币与港元或其他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兑换。 再次,在适当的时候促进境外人民币的借贷。随着境外人民币使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存款和贷款势必自发地发生。在合适的时候,我国货币当局可以考虑允许经过授权的银行参与内地人民币同业拆借,实现银行之间人民币短期资金的跨境借贷。与银行建立了人民币借贷关系,再通过银行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建立人民币借贷关系,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
最后,支持在形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在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各种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措施,都可以通过来实施。例如,扩大人民币跨境汇款范围,建立跨境的银行同业拆借关系,都通过的银行来进行,再通过辐射到周边国家或地区,这样将会促进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在的形成。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不是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条件下,也同样可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当然,如果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周边国家或地区将更愿意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可以在更深层次实现区域化。

参考文献
李军峰,王必锋,赖志花.人民币区域化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场现代化2005年10X期
金秋妍.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分析. 中国经贸2009年12期
3.0 3.1 3.2 刘颖,马智伟,张爽.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条件和战略机遇
4.0 4.1 4.2 赵慧.人民币区域化问题探讨.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