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3:35
如望梅止渴(曹操),连环计(诸葛亮),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空城计(诸葛亮).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火烧联营:\
此事确有,但此事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是黄盖的计谋,至于东南风只是凑巧,恰巧在哪天有东南风,所以史书才记载:天亡曹公.
更不会有三国演义上诸葛亮手心那几句话: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此事是罗贯中捏造出来的.
<<三国志>>记载此事是黄盖计谋,与"周瑜打黄盖"成语是一起的.
草船借箭:
此事有,但也不是诸葛亮的谋划,真正的人是孙权,发生时间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之后的若干年,发生的也是巧合,孙权偶遇曹操,无奈下才有草船借箭之说.
曹公八十万大军:
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众多,但绝对没有八十万,张昭说过:曹公百万之众,实际曹操除了打刘表得到了20万左右的水军,其他的长途征战并未有多少,而赤壁之战仅仅是个遭遇战,也就是不是事先定好的,根据史*载,有学术研究称: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实际上只有5000人,所以才会大败.而刘表留下的数十万军队在此战役里并未派上用场.
曹操败走华容道:
此事有,但是中间有一点没有发生过,就是关羽守在华容道,此事压根就子虚乌有,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因路面泥泞,命老弱残兵用草铺路,路还未铺好就骑兵通过,死了好多人,曹操在出华容道时说过一句话在三国志有记载,白话就是刘备始终是我的对手,可惜这次他失误了,如果他在华容道派兵守侯,我今天是不能活着出去的.可见此事虚假度.还有曹操说此话时已兵败,他是笑言,可见曹操是真英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09159.html?md=3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829915.html?md=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3:36
如望梅止渴(曹操),连环计(诸葛亮),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空城计(诸葛亮).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火烧联营:\
此事确有,但此事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是黄盖的计谋,至于东南风只是凑巧,恰巧在哪天有东南风,所以史书才记载:天亡曹公.
更不会有三国演义上诸葛亮手心那几句话: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此事是罗贯中捏造出来的.
<<三国志>>记载此事是黄盖计谋,与"周瑜打黄盖"成语是一起的.
草船借箭:
此事有,但也不是诸葛亮的谋划,真正的人是孙权,发生时间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之后的若干年,发生的也是巧合,孙权偶遇曹操,无奈下才有草船借箭之说.
曹公八十万大军:
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众多,但绝对没有八十万,张昭说过:曹公百万之众,实际曹操除了打刘表得到了20万左右的水军,其他的长途征战并未有多少,而赤壁之战仅仅是个遭遇战,也就是不是事先定好的,根据史*载,有学术研究称: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实际上只有5000人,所以才会大败.而刘表留下的数十万军队在此战役里并未派上用场.
曹操败走华容道:
此事有,但是中间有一点没有发生过,就是关羽守在华容道,此事压根就子虚乌有,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因路面泥泞,命老弱残兵用草铺路,路还未铺好就骑兵通过,死了好多人,曹操在出华容道时说过一句话在三国志有记载,白话就是刘备始终是我的对手,可惜这次他失误了,如果他在华容道派兵守侯,我今天是不能活着出去的.可见此事虚假度.还有曹操说此话时已兵败,他是笑言,可见曹操是真英雄.
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 暗度陈仓 指桑骂槐 指鹿为马 退避三舍 闻鸡起舞 滥竽充数 假痴不癫 反客为主 桃代李僵 望梅止渴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围魏救赵 完璧归赵 讳疾忌医 釜底抽薪 背水一战 沐猴而冠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卧冰求鲤 凿壁偷光 一鼓作气 假道伐虢 瞒天过海 一鸣惊人 刮目相看 纸上谈兵
这些够了吗?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3:36
螳臂当车,飞鹅扑火,不自量力,班门弄斧
关公门前耍大刀
请给我分吧,谢谢你!我找了很久,愿好心人平安!
提供一些成语给你哈!!!!!!!!!!!!!!!!!!!!!!!!!!!!!!!!!!!!!!!!!!!!!!!!!!!!!!!!!!!!!!!!!!!
春天的成语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一室生春 着手成春
描写夏天的成语:春风夏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诵夏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裘夏葛。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广夏细旃。秋行夏令。随车夏雨。三冬二夏。霜凋夏绿。商彝夏鼎。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疑冰。夏虫语冰。夏虫朝菌。夏鼎商彝。夏炉冬扇。夏日可畏。夏五郭公。夏雨雨人。用夏变夷。子夏悬鹑。
描写秋天的成语:冰壶秋月,冰壸秋月,百岁千秋,春华秋实,春花秋实,春花秋月,春兰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笔法,春秋鼎盛,春去秋来,春秋无义战,春生秋杀,春蛇秋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蛙秋蝉,春蚓秋蛇,洞察秋毫,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独有千秋,富于春秋,各有千秋,华屋秋墟,华星秋月,疾风扫秋叶,兼葭秋水,琨玉秋霜,老气横秋,临去秋波,凛若秋霜,利析秋毫,落叶知秋,明察秋毫,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平分秋色,皮里春秋,皮里阳秋,秋波盈盈,秋风过耳,秋风落叶,秋风扫落叶,秋风扫叶,秋风团扇,秋风纨扇,秋高马肥,秋高气和,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毫不犯,秋毫见捐,秋后算账,秋毫无犯,秋毫勿犯,秋毫之末,秋豪之末,千秋人物,千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岁,千秋万世,秋实春华,秋收东藏,秋收冬藏,秋扇见捐,秋色平分,秋水伊人,秋水盈盈,秋荼密网,秋行夏令,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霜气横秋,社燕秋鸿,微察秋毫,望穿秋水,万代千秋,万古千秋,危急存亡之秋,望秋先零,万岁千秋,万载千秋,遗臭千秋,月旦春秋,叶落知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有事之秋,一叶报秋,一叶落知天下秋,盈盈秋水,一叶知秋,一字千秋。
描写冬天的成语:残冬腊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烘头脑,冬烘先生,冬裘夏葛,冬日可爱,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肥冬瘦年,寒冬腊月,秋收冬藏,三冬二夏,十冬腊月,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炉冬扇。
历史故事成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 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神话故事成语:百发百中、半途而废、杯弓蛇影、鞭长莫及、宾至如归、病入膏肓、伯乐识马、不耻下问、出尔反尔、出奇制胜
寓言故事成语: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一刀两断 一了百了 一干二净 一寸丹心 一之谓甚 一马平川 一无所长 一无是处
一日之长 一气呵成 一毛不拔 一心一意 一本万利 一目了然 一发千钧 一如既往
一步一鬼 一身是胆 一言九鼎 一应俱全 一板三眼 一枕黄梁 一呼百应 一败涂地
一命呜呼 一刻千金 一视同仁 一树百获 一挥而就 一差二错 一语破的 一笔勾销
一唱百合 一窍不通 一盘散沙 一望无际 一掷千金 一息尚存 一笔抹杀 一语道破
一举成名 一览无遗 一面之交 一张一驰 一波三折 一念之差 一知半解 一呼百诺
一事无成 一板一眼 一穷二白 一言为定 一佛出世 一步登天 一劳永逸 一字千金
一片冰心 一手一足 一日之雅 一木难支 一无所有 一马当先 一无长物 一无所知
一日三秋 一见如故 一手包办 一仍旧贯 一孔之见 一龙一猪 一片丹心 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团和气 一决雌雄 一字之师 一抔黄土 一串骊珠 一饭千金
一言以蔽之 一改故辙 一表非凡 一拍即合 一鸣惊人 一往无前 一贫如洗 一泻千里
一行作吏 一尘不染 一场春梦 一成一旅 一丝一毫 一叶知秋 一龙一蛇 一心一德
一相情愿 一面之词 一哄而散 一举两得 一误再误 一笑置之 一家之言 一唱一和
一琴一鹤 一落千丈 一得之功 一家眷属 一唱三叹 一钱不值 一诺千金 一脉相承
一面如旧 一柱擎天 一定不易 一狐之腋 一往情深 一败如水 一国三公 一枕南柯
一纸空文 一言难尽 一饮一啄 一针见血 一技之长 一字褒贬 一衣带水 一字一珠
一网打尽 一扫而空 一丝不挂 一丘之貉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反常态 一手遮天
一见钟情 一日千里 一无所能 一无可取 一朝一夕 一傅众咻 一馈十起 一寒如此
一鼓作气 一概论 一路平安 一辞莫赞 一筹莫展 一角即发 一解螳臂当车,飞鹅扑火,不自量力,班门弄斧
关公门前耍大刀
请给我分吧,谢谢你!我找了很久,愿好心人平安!
提供一些成语给你哈!!!!!!!!!!!!!!!!!!!!!!!!!!!!!!!!!!!!!!!!!!!!!!!!!!!!!!!!!!!!!!!!!!!
春天的成语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一室生春 着手成春
描写夏天的成语:春风夏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诵夏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裘夏葛。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广夏细旃。秋行夏令。随车夏雨。三冬二夏。霜凋夏绿。商彝夏鼎。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疑冰。夏虫语冰。夏虫朝菌。夏鼎商彝。夏炉冬扇。夏日可畏。夏五郭公。夏雨雨人。用夏变夷。子夏悬鹑。
描写秋天的成语:冰壶秋月,冰壸秋月,百岁千秋,春华秋实,春花秋实,春花秋月,春兰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笔法,春秋鼎盛,春去秋来,春秋无义战,春生秋杀,春蛇秋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蛙秋蝉,春蚓秋蛇,洞察秋毫,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独有千秋,富于春秋,各有千秋,华屋秋墟,华星秋月,疾风扫秋叶,兼葭秋水,琨玉秋霜,老气横秋,临去秋波,凛若秋霜,利析秋毫,落叶知秋,明察秋毫,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平分秋色,皮里春秋,皮里阳秋,秋波盈盈,秋风过耳,秋风落叶,秋风扫落叶,秋风扫叶,秋风团扇,秋风纨扇,秋高马肥,秋高气和,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毫不犯,秋毫见捐,秋后算账,秋毫无犯,秋毫勿犯,秋毫之末,秋豪之末,千秋人物,千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岁,千秋万世,秋实春华,秋收东藏,秋收冬藏,秋扇见捐,秋色平分,秋水伊人,秋水盈盈,秋荼密网,秋行夏令,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霜气横秋,社燕秋鸿,微察秋毫,望穿秋水,万代千秋,万古千秋,危急存亡之秋,望秋先零,万岁千秋,万载千秋,遗臭千秋,月旦春秋,叶落知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有事之秋,一叶报秋,一叶落知天下秋,盈盈秋水,一叶知秋,一字千秋。
描写冬天的成语:残冬腊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烘头脑,冬烘先生,冬裘夏葛,冬日可爱,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肥冬瘦年,寒冬腊月,秋收冬藏,三冬二夏,十冬腊月,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炉冬扇。
历史故事成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 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神话故事成语:百发百中、半途而废、杯弓蛇影、鞭长莫及、宾至如归、病入膏肓、伯乐识马、不耻下问、出尔反尔、出奇制胜
寓言故事成语: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一刀两断 一了百了 一干二净 一寸丹心 一之谓甚 一马平川 一无所长 一无是处
一日之长 一气呵成 一毛不拔 一心一意 一本万利 一目了然 一发千钧 一如既往
一步一鬼 一身是胆 一言九鼎 一应俱全 一板三眼 一枕黄梁 一呼百应 一败涂地
一命呜呼 一刻千金 一视同仁 一树百获 一挥而就 一差二错 一语破的 一笔勾销
一唱百合 一窍不通 一盘散沙 一望无际 一掷千金 一息尚存 一笔抹杀 一语道破
一举成名 一览无遗 一面之交 一张一驰 一波三折 一念之差 一知半解 一呼百诺
一事无成 一板一眼 一穷二白 一言为定 一佛出世 一步登天 一劳永逸 一字千金
一片冰心 一手一足 一日之雅 一木难支 一无所有 一马当先 一无长物 一无所知
一日三秋 一见如故 一手包办 一仍旧贯 一孔之见 一龙一猪 一片丹心 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团和气 一决雌雄 一字之师 一抔黄土 一串骊珠 一饭千金
一言以蔽之 一改故辙 一表非凡 一拍即合 一鸣惊人 一往无前 一贫如洗 一泻千里
一行作吏 一尘不染 一场春梦 一成一旅 一丝一毫 一叶知秋 一龙一蛇 一心一德
一相情愿 一面之词 一哄而散 一举两得 一误再误 一笑置之 一家之言 一唱一和
一琴一鹤 一落千丈 一得之功 一家眷属 一唱三叹 一钱不值 一诺千金 一脉相承
一面如旧 一柱擎天 一定不易 一狐之腋 一往情深 一败如水 一国三公 一枕南柯
一纸空文 一言难尽 一饮一啄 一针见血 一技之长 一字褒贬 一衣带水 一字一珠
一网打尽 一扫而空 一丝不挂 一丘之貉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反常态 一手遮天
一见钟情 一日千里 一无所能 一无可取 一朝一夕 一傅众咻 一馈十起 一寒如此
一鼓作气 一概面论 一路平安 一辞莫赞 一筹莫展 一角即发 一解即溃 一意孤行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螳臂当车,飞鹅扑火,不自量力,班门弄斧
关公门前耍大刀
请给我分吧,谢谢你!我找了很久,愿好心人平安!
提供一些成语给你哈!!!!!!!!!!!!!!!!!!!!!!!!!!!!!!!!!!!!!!!!!!!!!!!!!!!!!!!!!!!!!!!!!!!
春天的成语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一室生春 着手成春
描写夏天的成语:春风夏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诵夏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裘夏葛。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广夏细旃。秋行夏令。随车夏雨。三冬二夏。霜凋夏绿。商彝夏鼎。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疑冰。夏虫语冰。夏虫朝菌。夏鼎商彝。夏炉冬扇。夏日可畏。夏五郭公。夏雨雨人。用夏变夷。子夏悬鹑。
描写秋天的成语:冰壶秋月,冰壸秋月,百岁千秋,春华秋实,春花秋实,春花秋月,春兰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笔法,春秋鼎盛,春去秋来,春秋无义战,春生秋杀,春蛇秋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蛙秋蝉,春蚓秋蛇,洞察秋毫,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独有千秋,富于春秋,各有千秋,华屋秋墟,华星秋月,疾风扫秋叶,兼葭秋水,琨玉秋霜,老气横秋,临去秋波,凛若秋霜,利析秋毫,落叶知秋,明察秋毫,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平分秋色,皮里春秋,皮里阳秋,秋波盈盈,秋风过耳,秋风落叶,秋风扫落叶,秋风扫叶,秋风团扇,秋风纨扇,秋高马肥,秋高气和,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毫不犯,秋毫见捐,秋后算账,秋毫无犯,秋毫勿犯,秋毫之末,秋豪之末,千秋人物,千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岁,千秋万世,秋实春华,秋收东藏,秋收冬藏,秋扇见捐,秋色平分,秋水伊人,秋水盈盈,秋荼密网,秋行夏令,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霜气横秋,社燕秋鸿,微察秋毫,望穿秋水,万代千秋,万古千秋,危急存亡之秋,望秋先零,万岁千秋,万载千秋,遗臭千秋,月旦春秋,叶落知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有事之秋,一叶报秋,一叶落知天下秋,盈盈秋水,一叶知秋,一字千秋。
描写冬天的成语:残冬腊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烘头脑,冬烘先生,冬裘夏葛,冬日可爱,冬日夏云,冬扇夏炉,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箑夏裘,肥冬瘦年,寒冬腊月,秋收冬藏,三冬二夏,十冬腊月,无冬历夏,五冬六夏,无冬无夏,无间冬夏,夏炉冬扇。
历史故事成语: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 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神话故事成语:百发百中、半途而废、杯弓蛇影、鞭长莫及、宾至如归、病入膏肓、伯乐识马、不耻下问、出尔反尔、出奇制胜
寓言故事成语: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一刀两断 一了百了 一干二净 一寸丹心 一之谓甚 一马平川 一无所长 一无是处
一日之长 一气呵成 一毛不拔 一心一意 一本万利 一目了然 一发千钧 一如既往
一步一鬼 一身是胆 一言九鼎 一应俱全 一板三眼 一枕黄梁 一呼百应 一败涂地
一命呜呼 一刻千金 一视同仁 一树百获 一挥而就 一差二错 一语破的 一笔勾销
一唱百合 一窍不通 一盘散沙 一望无际 一掷千金 一息尚存 一笔抹杀 一语道破
一举成名 一览无遗 一面之交 一张一驰 一波三折 一念之差 一知半解 一呼百诺
一事无成 一板一眼 一穷二白 一言为定 一佛出世 一步登天 一劳永逸 一字千金
一片冰心 一手一足 一日之雅 一木难支 一无所有 一马当先 一无长物 一无所知
一日三秋 一见如故 一手包办 一仍旧贯 一孔之见 一龙一猪 一片丹心 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团和气 一决雌雄 一字之师 一抔黄土 一串骊珠 一饭千金
一言以蔽之 一改故辙 一表非凡 一拍即合 一鸣惊人 一往无前 一贫如洗 一泻千里
一行作吏 一尘不染 一场春梦 一成一旅 一丝一毫 一叶知秋 一龙一蛇 一心一德
一相情愿 一面之词 一哄而散 一举两得 一误再误 一笑置之 一家之言 一唱一和
一琴一鹤 一落千丈 一得之功 一家眷属 一唱三叹 一钱不值 一诺千金 一脉相承
一面如旧 一柱擎天 一定不易 一狐之腋 一往情深 一败如水 一国三公 一枕南柯
一纸空文 一言难尽 一饮一啄 一针见血 一技之长 一字褒贬 一衣带水 一字一珠
一网打尽 一扫而空 一丝不挂 一丘之貉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反常态 一手遮天
一见钟情 一日千里 一无所能 一无可取 一朝一夕 一傅众咻 一馈十起 一寒如此
一鼓作气 一概面论 一路平安 一辞莫赞 一筹莫展 一角即发 一解即溃 一意孤行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瞑不视 一箭双雕 一潭死水 一薰一莸 一臂之力 一蹶不振
一蹴而就 一鳞半爪 一夔已足
一瞑不视 一箭双雕 一潭死水 一薰一莸 一臂之力 一蹶不振
一蹴而就 一鳞半爪 一夔已足
即溃 一意孤行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瞑不视 一箭双雕 一潭死水 一薰一莸 一臂之力 一蹶不振
一蹴而就 一鳞半爪 一夔已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3:37
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 暗度陈仓 指桑骂槐 指鹿为马 退避三舍 闻鸡起舞 滥竽充数 假痴不癫 反客为主 桃代李僵 望梅止渴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围魏救赵 完璧归赵 讳疾忌医 釜底抽薪 背水一战 沐猴而冠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卧冰求鲤 凿壁偷光 一鼓作气 假道伐虢 瞒天过海 一鸣惊人 刮目相看 纸上谈兵
这些够了吗?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3:38
草木皆兵
佚名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班门弄斧
佚名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伯乐相马
佚名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不学无术
佚名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005-09-25]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