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38
一、我国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 由于我国前期人口*不当,致使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加之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和*变革,致使冗员“溢出”,造成劳动力供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大于劳动力需求。因而我国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一)劳动力供应急速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是: 1、劳动力自然增长数量巨大。根据统计资料,1996——2000年期间新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总数为9722万人,同期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为4734万人,五年净增劳动人口4988万人。 2、农村释放的剩余劳动力,也是未来劳动力增长的主力军。据统计,扣除由农村非农产业所吸收的1.3亿劳动力以外,1990年农业剩余劳动力人口为1.5亿,2000年达到2.33亿。 3、1995年我国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后,势必对现有资本和劳动力进行重新组合,要把富余人员分离出去,同时*机构改革,也将使大量冗员溢出。 (二)从就业需求来看,近期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需求能力减弱,扩大就业的宏观环境十分严峻,表现在: 1、经济的发展速度减缓,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减少。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最根本途径,就业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实际增长速度达到12.1%,而“九五”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8%,这比“八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减慢四分之一以上,“九五”期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能力降低34%。对劳动力的需求为3729万,比“八五”实际减少1920万人。 2、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依赖降低。“七五”和“八五”期间的就业弹性系数分别是0.388 和0.157,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岗位人数由“七五”的169.6万人减少到“八五”的90.8万人。“九五”期间,随着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依存度继续保持快速降低的趋势。 二、劳动就业问题的复杂性 1、失业的原因和类型有复杂性:除了前述总量性失业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失业原因和类型,①经济发展引导的结构性失业。即新兴产业的劳动力短缺和一些传统产业的劳动力下岗和失业同时存在;②宏观经济波动;③磨擦性失业。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就业者择业期望值过高而形成劳动力供方不愿意接受雇用的磨擦性失业;另一种是由于市场中组织不发达、不完善致使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从而造成磨擦性失业。 2、解决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具有复杂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两种基本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94年底,已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1.3亿,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方式,极大缓解了就业压力。然而,分解发展和缺乏规模效益,同时信息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进一步扩大就业的需求能力。这样九十年代,“离土又离乡”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主流。农村过剩人口进入城镇,为农村实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但“民工潮”所具有的盲目性,无序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作用,对城市的就业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趋复杂。 3、建立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就业机制具有复杂性。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四个要素:劳动力的需求方和供应方、市场规则和工资机制。但这四个要素的发育很不成熟(1)从劳动力的供方来看,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劳动力市场建立的前提条件,但现在的户籍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2)作为劳动力需求方重要主体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目前还不到位,还不能成为自主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将要受制于企业的改革;(3)劳动力市场的规则,以及劳动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劳动执法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4)现行工资机制的形成,计划和行政决定成分很大,工资率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状况。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此外,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出现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减少劳动力的需求量,这与充分就业的宏观*存在矛盾。因此在宏观*下,处理好就业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复杂性。 4、处理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充分就业的关系具有复杂性。短期内,增长方式的转变会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率降低,就业容量相对减少,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和磨擦性失业,使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