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1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25

一、讲得少的是好老师,讲得多的是不是好老师? “少讲”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自提出以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圭臬。不可否认,“少讲”的教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则盲目地、过分地强调少讲,并以“少讲”的尺度一刀切地评价教师的课教学,从而让广大老师谈“多讲”而色变,望“多讲”而却步。难道“多讲”就这么可怕吗?难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全然不需要“多讲”吗?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时一堂课讲得多与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讲了什么,又是怎样讲的。如果你讲的内容是能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震撼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的,这样的讲多一点怎么不好?如果你讲授时能运用灵活的问题设计、创新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语言、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渐进求知的佳境,这样的讲多一点又怎么不好?相反,那种只会照本宣科、机械呆板的“填鸭式”的讲,当然是越少越好。
二、占用时间多的是好老师,占用时间少的是不是好老师? 升学的竞争,是学生的竞争,也是老师的竞争。众所周知,当今的考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谁占用的时间多,谁就能考出好成绩,谁就是赢家。学生如此,老师亦然。勿庸讳言,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大旗高扬,但唯考试成绩论成败、唯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教学评价办法丝毫没有动摇和改变。因此,作为教师,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学生考出好的成绩。老师们谁都明白这样的一个简单道理:学生的学习时间总量是固定的、有限的,哪一学科在其中占有的份额大,哪一学科就容易获得好成绩。何况如今的高考和中考的试题特点也告诉老师们,平时多让学生用时间是使自己这一学科考试取胜的重要法宝,至于教师的自身的能力、水平等因素在应试中的影响还处于次要地位。于是教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竟相抢学生的学习时间便自然而然成为一种风气。最后,那些占用时间多的老师考出了好成绩,名利双收,成为领导眼中的好老师。然而, 有的老师对抢时间的做法不以为然,仍按规定的教学时间上课;有的则自信于较高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而不屑于“ 抢”,最终也往往只好无奈地面对“败绩”而无缘于好老师的名与利。事实上,抢时间的做法违背了教学规律,显然是一种不正常的教学状态。这样容易导致教学的庸俗化、简单化,也损害了竞争的公正性,更根本的危害是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潜力的挖掘,并造成学生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三、为了学生“ 眼前优秀”的是好老师,为了学生“终身优秀”的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教育学生越来越优秀是教师的光荣职责。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老师,他们敬业爱岗,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一天到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他们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使学生在“眼前”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人师,做到这样当不失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这也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但我们也看到有这样一类老师,他们完全没有被教材所累,被题海所淹没,被应试所束缚,他们的工作时间并没有都用在常规的教材熟悉与钻研以及作业、习题的批改上,他们拿出一些时间学习教学新理论,研究教学新动向,思考教学中的新问题,他们从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感出发,既注意到了学生当前面临的应试升学的强烈愿望,更注重学生将来获得人生成功所需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能继续保持优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往往不能够像前者那样循规蹈矩地埋头于教材与题海之中, 似乎不是那么的“敬业”,因而相对于前者就不易被认可为好老师。但时代更需要这样的老师,因他们理念新、有思想、眼界宽、方法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有发展的后劲,这是更具教育价值的体现,这也正是“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分水岭。因此,可以这样说,教书匠的成功只是停止在升学考试上,其学生往往是应试能力有余,创新能力不足;教育家的成功则超越了考试,而体现在其学生人生辉煌的成就上。
四、教“ 好学生”的是好老师,教“ 差学生”的是不是好老师? 当老师的,谁都愿意教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这样的学生省心、省力而又容易出成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师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学生手里。因此,有人说“ 一个老师的成功,一半的因素在于自己,一半的因素在于运气”,这样的看法不无道理。这也许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吧。正因此特殊性,使得教师在辛苦的工作中不时要面对一些毫无防备的尴尬与苦恼,甚至是委屈和不公。现在的学校,花色多样,重点的、普通的,贵族化的、平民化的等等,而不少学校里的班级也是三教九流,有优劣等次之分。这样,教好学生的老师自然容易成为好老师,教差学生的老师也自然难以成为好老师。有时,我不禁在想,到底是名校造就了名师,还是名师造就了名校;是好学生造就了好老师,还是好老师造就了好学生。看一个老师的贡献与价值,不能两眼只盯在他为高校送去了几个大学生上,而要看他为社会培养了多少知书达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建设者,看他将人类文明的火种成功地播种在了多少个学子的心田上,看他用自己与人类的高尚使多少个学生变得从此高尚起来。
五、“严”老师是好老师,“宽”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人们普遍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自古及今,中国的教育都极力推崇一个“严”字,相反,则极度害怕“宽”字,中国的家长和教育者好像天生缺乏“宽”的心理素质,看到学生稍有不严之迹象,便恐惧异常,惶惶不可终日,总担心会出什么乱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学生以严格方式教育的老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而那种施行“宽”式教育的老师就不易被人们评价为好老师。尽管“严格”在教育中有积极作用,但过分强调严格,甚至只强调严格,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人们对严格教育的鼓励与崇尚,致使许多老师满足并习惯于一种简单甚而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封建家长制的作风随处可见。竟然有些校长就公开地讲:“现在还讲什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一套教育方式已经不管用了!”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教育理念!畸形的严格教育与管理,确实收到了明显效果:学生们都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俨然一群驯服的小绵羊,班级、学校一派稳定的大好局面。领导和老师此时往往会露出满意的微笑。为这一笑,学生们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心灵长期处于强力压抑之下,有的已被扭曲,个性被忽视甚至被抹杀,创造力得不到发展。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然而更可悲是,教育者们仍乐此不疲,家长高兴,学生们则更像在渐渐加热的温水中被煮的青蛙一样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将因此付出的代价。
21世纪美国老师的基本要求 美国针对21世纪教师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制订了新的专业标准,它要求教师必须:
1.懂得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能创造学科所需要的良好教学环境;
3.懂得多元智能理论并能提供发展各种智能的教学活动;
4.能使用多种方法来开发学生智力;
5.善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6.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和行为创造教学情境;
7.能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基础组织有效教学;
8.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
9.善于经常反思教学效果,积极参与专业进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26

1.热爱这个职业
很多老师无所谓自己喜欢不喜欢,只把教学当成是谋生的手段,为了生计不得不做的事情,没有真心的热爱。这些其实学生是最先感受到的。怎么说呢?学生都是一个个崭新的面孔,但是你的教学内容可能循环往复就是那些东西,没有太多变化。重复的工作,如果不是热爱的话,很多人就会开始应付。学生们感觉不到知识的力量,就是最为直接的体现。

2.对学生做不到一视同仁

每个学生都是既有优点又有些小缺点的。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这些学生,老师一定是有几个偏爱的成绩好的学生,会比较厌弃成绩差的学生。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成绩差的学生会伤心痛苦甚至因此而破罐子破摔。一视同仁才是一个老师教书育人该有的心态。仅有知识,远远不够。

3.跟优秀老教师学习

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话,可是在自己身上却总也不见执行。很多老师觉得自己其实很厉害的,就是学生们听不懂而已。可是,为什么不想想,那些优秀老教师的课怎么就能收到学生的欢迎呢?学习还是很重要的,跟着前辈学习,是条捷径啊。
4.授人以渔很重要
要想带出优秀的学生,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交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比如方法、习惯和态度等。不要成为填鸭式教学的老师。

5.坚持学习才能更进一步

老师不是万能的全才,但是可以积极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知识是永远也学习不完的,只有不断地虚心学习,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及成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