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险峰悬崖”上拍舞动视频,系上安全绳也不值得提倡|新京报快评

2024-12-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来源:新京报

▲对绝大多数围观者而言,这则“险峰悬崖”上的舞动视频,首先传递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惊险感”。图/网络视频截图

近日,一条看起来颇为“惊险”的视频在网络流传:12个人身上绑着绳索,手拉着手围成一圈,站在石柱“金枪峰”上摇摆着身体,身后是悬崖。不少网友表示不解,这样做安全吗?景区是否允许?

据红星新闻报道,这段视频拍摄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金枪峰”。攀爬者之一的金女士介绍,视频拍摄于12月14日。其称,此处并非景区。这个项目叫绳索技术,参与者都是有训练基础的,其中还有一些民间救援队的队员,这次活动属于半玩半训练。12月19日,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枪峰”在景区附近,但不在景区内,不属景区管理。

显然,对绝大多数围观者而言,这则“险峰悬崖”上的舞动视频,首先传递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惊险感”,真是“看着很危险,实际上一点儿不安全”。

从回应看,实际情况与视频所呈现出的观感的确有一定出入。比如,金女士介绍,网传视频是用无人机拍摄的,利用特殊的影像技术,营造出了“万丈深渊”的视觉效果,但“实际上只有约28米的高度”。其实,即便没有特效加持,28米的高度也已足够危险。

当然,参与者也不能说是想当然的“无脑冲”:“大约有4名队员来自民间救援队,其余队员都是户外运动发烧友,绳索技术经验从两三年到近十年不等”,也即算得上是高空绳索探险运动的半专业人员。且参与人员的身体状况、设备安全性等之前也都有过评估。

就此来说,对该视频中相关人员的做法,外界倒也不必过于苛责,尤其是对这项运动本身,大可多一些开放包容。

但仍要指出的是,这类探险运动在对外展示的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好度,避免带来误导。要知道,个人参与该运动是一项权利,而且,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救援也需要用到相关技术,但这与它在社交媒体上被随意展示出来,特别是还刻意营造出一种夸张的视觉效果,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

因为后者更像是一种追求刺激和眼球效应的“炫耀”行为,很可能引发盲目的效仿。

实际上,再专业的人员,也不可忽视该运动本身的风险性。像金女士强调,“平常训练的高度有时高达百米”,而这次“实际只有约28米的高度”,对专业人士而言,危险系数是显著降低了,但实际上,正如不少网友指出的,28米接近于10层楼的高度,依然是非常危险的。其本人也表示,“若误操作,也还是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这则视频所呈现的效果,恰恰就是形成了一层滤镜,把风险和背后的专业要求给“过滤”掉了。

说到底,专业人士更该向社会传递出对专业和风险的敬畏,这是“专业主义”的应有之义。而刻意制造刺激效果,已然是与之背道而驰。特别是在当前的流量时代,不排除一些人会在这类视频中寻找流量“灵感”,从而去盲目模仿、打卡。

所以,这类运动不是不能有传播和展示,但如何展示,如何让社会树立正确的认知,避免带来不良影响,务必要引起注意。

另外,亦有网友认为固定绳索和打岩钉可能会破坏自然地貌。这同样并非杞人忧天。如今年初九华山景区周边岩体出现多个攀岩钉一事就引发广泛关注。再往前,还有“26枚岩钉打入三清山巨蟒峰:2人获刑 3人连带赔偿600万”的前车之鉴在先。此事虽然未发生在景区内,但它可能给山体带来的破坏,也该引起重视。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生命开玩笑”,绝不是一句玩笑话。一个健康的社会,尊重个人参与探险运动的权利,但探险不等于冒险,特别是当它进入公共视线,就必须要考虑是否会引发不当的“连锁反应”,必须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有足够的警惕。

撰稿 / 吴振(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