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乡烟火|徜徉青浦,领略江南水乡韵味

2024-11-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青砖、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水气氤氲间,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的古镇勾勒出“最江南”的中国文化符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淀山湖、元荡慢行桥、芦花飞雪、丰收稻厅、水乡客厅、数个古镇……而江南水乡的新岸线,是青浦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美丽青浦建设带来了江南文化传承和烟火气。

如今的青浦,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承担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在长三角的核心处,打造一处江南风景“样板间”。

江南·城市缩影

水清岸绿、鸥鹭翩飞、游人如织,在青浦元荡,滨水岸线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和城市发展的缩影。

位于沪苏省际边界、示范区“水乡客厅”北缘,元荡凭借优美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了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等一大批符合示范区定位的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成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湖体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岸线全长23公里,其中上海青浦段6.2公里,江苏吴江段16.8公里。因行政归属不同,过去两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元荡水质常年不稳定。“各管各”的直接结果是示范区内的汾湖、淀山湖、太浦河等47个主要跨界水体,也曾面临着和元荡湖一样的问题。

元荡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是示范区首个跨界湖泊滨水岸线生态修复项目。2020年,由示范区执委会牵头的元荡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项目启动,对元荡的治理从“各管各”向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家管”转变。

就这样,元荡的水治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样板间”、“试验田”。青浦、吴江两地紧密对接,通过达标加固环湖堤防,加强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湖泊、入湖河道及湖滨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质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元荡治理过程中建立的联合河湖长制、统一生态治理标准、推动联合保洁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成为一体化治理、联保共治的典范。

如今,游客来元荡桥行走于青浦和吴江之间,满眼尽是水清、岸绿、景美的田园风光。其周边景色美丽、人文荟萃,金泽、朱家角、周庄、西塘等水乡古镇星罗棋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元荡的蓝图绘制中,按照“一环、六湾、多点”总体布局,采取多功能植入的滨水空间生态更新改造设计理念和策略,融入人文景观元素,并连接区域内其他人文景点,打造“水润吴根越角,花开上海之门”滨水空间。

水乡·活力迸发

“百河绕村镇,千桥卧清波”,这是青浦随处可品的水乡韵味。

近年来,青浦坚持“以水营城”,以21公里长的环城水系建设为先导,以上达中央公园建设为引领,营造“开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四季闻花香”的高品质人居环境。

2019年建成的青浦新城环城水系公园(一期、二期)深受市民欢迎,3000亩滨水开放空间、43公里环城绿道已成市民休闲健身最佳场所。

其中,青浦新城绿环项目以水脉为底、绿道环绕,构建“依水而生、圩水相依、环游林田”的生态休闲空间。规划至2025年底,绿环体系初步形成,100米宽主脉基本贯通,其中14公里长的先行启动段年内基本完工。

“今年,我们全力推进环城水系三期、环城水系功能提升、青浦新城绿环和上达中央公园‘三环一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城的生态生活环境。”青浦新城发展办党组书记陆冬云表示。

上达中央公园选址新城中心地带,由南向北分为江南韵、活力芯、生态浦三个区域。已开工建设的江南韵区域是中央公园文化核心,园内建筑采用宋式风格,延续青浦耕读传家文化,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

在实施旧区改造上,青浦规划实施的盈浦老城厢旧改包含8个地块,总面积约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约3.5万平方米。566户旧里房屋纳入改造范围,盈浦街道圆满完成三个批次889证签约,签约率达99.6%,让居民从“踮着脚尖盼征收”到“挥别旧屋圆新房”,老城厢通过蝶变跃迁实现老街涅槃。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的理念,加快建设以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为代表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以示范区城际线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青浦老城厢城市更新,营造‘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青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欣欣向荣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的李庄村与张马村,一派自然风光。

沿沈太路向前,四面是绿色的稻田,从桥头往下望去,河水清澈,河道布设太阳能电板、拦截设施和类似喷泉的活水设施,有师傅在河道中打捞漂浮物,河道旁植被覆盖,郁郁葱葱。

朱家角镇河长办副主任陈建民介绍,朱家角镇大部分区域位于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包括二级保护区和缓冲区。这里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茭白,该区域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以涵养水源、水源地周边河道水质保护为重点,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覆盖乡村道路拓宽、危桥改建、农业防治、“水下森林”建设等内容。

“首先要满足国家农业部门对水稻种植的生产要求,减少农业污染,让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少打农药,农药的包装要及时回收。原有的大规模鱼塘养殖场,要经过尾水净化后排放。”李庄村党总支负责人介绍,李庄村立足传统农业的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增量化、清洁化。

村民沈生忠和水稻打了几十年交道。他说,水稻是耗水的农作物,对水质要求很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水质变好了,水稻品种优良化,产量也从九百斤一亩增长到一千四百斤一亩,能从两块一斤卖到五六块一斤。

“政府通过硬件、软件设施的提升,吸引外部投资,让老百姓生活得好一点,增收增产多一点。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为老百姓创收,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看到成果,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增强幸福感、获得感。”陈建民说。

生态建设小流域治理后,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渐趋优化,以其优美的稻田风光和水乡美景,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也唤回了许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张马村党总支书记黄素美介绍,村中的闲置房统一流转到村委会,由大司田公司进行集体改造。每个民宿背后都有产业支撑,目前共有民宿四十一栋,包括酒文化、菌菇、武术养生、瓷窑手工、银饰工坊等个性化主题。

除“四园一岛”外,村庄还在打造名为“大野在田”的田园综合体,在菜地实施类似“开心农场”的会员制,游客前来认领菜地,可以带孩子亲自体验种植乐趣,也可以委托村庄打理,获得收成。

黄素美表示,张马村的经营主体都是社会资本自行打造,各有亮点。她期望在后续发展中,能够使这些产业相互联通、深度融合,避免出现同质化经营的情况,从而将整个村庄联动起来,为村集体创造更多收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多元·乡村焕新

多元共生的业态,为青浦的生态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岑卜村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整村运营新模式,通过制定《商户准入管理办法》,对业态进行把关,盘活闲置资源。

岑卜村党总支书记倪芳芳介绍,村委会从商家和居民签署合同开始介入审核,保证合同合法有效,商家后续的装修、经营符合村庄发展要求。目前村内各项产业业态分布合理,呈现出互补的良性合作关系。

社会资本的引入为岑卜村注入新的人文气息。新村民的入驻带来了咖啡文化、饮食文化、运动文化、庭院设计和生态保护等新理念。“现在走进村里,都看不出哪家是老村民、哪家是新村民,老村民会学着新村民种花,反而新村民会学着老村民种菜,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是在互相感染,我觉得特别好。”倪芳芳说。

“国潮岑卜”是岑卜村乡村建设的品牌。倪芳芳介绍,当时社会资本想引进国风汉服馆,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国潮’在你概念中是什么,它就可以是什么。对第三方来说,‘国潮’是体验穿汉服,学习传统文化;对新村民来说,‘国潮’可能是一种潮流的生活;对我来说,岑卜村的‘国潮’是一种比较放松的潮流生活方式。理解是多元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元的。”

“岑卜村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我们的业态没有那么商业化,但有烟火气,有情感。”倪芳芳笑着说。

龙晓燕2009年来到岑卜村,2013年加入击水俱乐部,自此岑卜村成了她的第二家乡。击水是全国知名的水上运动俱乐部,每月会在岑卜村举办比赛。“我们做的所有比赛上面都写了‘岑卜村’,出去比赛也会自发说自己属于‘岑卜村村队’,打比赛的衣服上写的是‘全村的希望’。”她说。

2022年,“550为梦想奔跑”创始人刘春艳选择岑卜村作为向水上运动转型的起点。“来这里的契机,是为了寻找心中的一块绿洲,一种向往的生活。我们没觉得村子是别人的,到这里都是说‘回村’,有归属感,大家相处得都非常融洽。”

在生态治理的大旗下,李庄村、张马村和岑卜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这些村庄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样板。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乡村沿着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展望未来,青浦将在水的润泽与绿的环抱中不断前行。随着“三环一园”项目的稳步推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未来,青浦将继续以水为魂,以绿为底,打造全新的生产、生态、生活格局。(文中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

编辑:蒋睿彤、陈晨

显示全文